伊斯兰文化东传的精品见证和国际影响2018-11-15 11:12:59

清净寺

中国宋元时期,官方实行积极的海外贸易政策,很多阿拉伯人和波斯人通过海路来到泉州经商定居。大中祥符二年(1009),定居泉州的穆斯林创建艾苏哈卜寺,即今涂门街清净寺。

清净寺的遗存保持较好的真实性、完整性,时至今日气势依然,可以想象当年众多移居泉州的穆斯林齐聚占地面积广阔、建筑宏伟精美的伊斯兰清真寺做礼拜的宏大场面。

元代,自13世纪中期至14世纪中期的100年间,大量阿拉伯、波斯穆斯林客商涌向泉州。元至正七年(1347年),摩洛哥著名旅行家、虔诚的穆斯林伊本・白图泰来到泉州港,会见住泉州的波斯人蕃坊理讼师塔及爱丁,著名教长不鲁罕丁和开玛尔爱丁,以及大商人舍刺甫丁。宋末元初,泉州还涌现出以蒲寿庚家族为代表的名门望族。

在泉州出土的300多方宋元时期的伊斯兰教墓碑、墓盖石、建筑构件等碑刻资料显示,宋元时期泉州的穆斯林来自也门、哈姆丹、土耳其斯坦、亚美尼亚、波斯等地,其中波斯来的人最多。他们的身份有贵族、教长、商人等。宋元时期是伊斯兰教在泉州发展的鼎盛时期。

南宋•绍兴(1131—1162年)年间,福建提举市舶司(驻地泉州,亦称泉州提举市舶司)林之奇有《泉州东坂葬蕃商记》,收录于《拙斋文集》卷15,文曰:“负南海征蕃舶之州三,泉其一也。泉之征舶通互市于海外者,其国以十数,三佛齐其一也。三佛齐之海贾以富豪宅生于泉者,其人以十数,试那围其一也。试那围之在泉,轻财急义,有以庇服其畴者,其事以十数,族蕃商墓其一也。蕃商之墓建发于其畴之蒲霞寺。而试那围之力能以成就封殖之,其地占泉之城东东坂。既翦薙其草莱,夷铲其瓦砾,则广为之窀穸之坎,且复栋宇,周以垣墙,严以扃钥。俾凡绝海之蕃商,有死于吾地者举于是葬焉。经始于绍兴之壬午(绍兴卅二年,1162年),而卒成乎隆兴之癸未(隆兴元年,1163年)。试那围于是举也,能使其椎髻卉服之伍,生无所忧,死无所恨矣。持斯术以往,是将大有益乎互市,而无一愧乎怀远者也。余固喜其能然,遂为之记,以信其传于海外之岛夷云。”

林之奇《泉州东坂葬蕃商记》,有南宋•赵汝适《诸蕃志•卷上•大食国》为证。文云:“有番商曰施那帏,大食人也。侨寓泉南,轻财乐施,有西士气习,作丛虏(下“力”改为“兴”)于城外之东南隅,以掩胡贾之遗骸。提舶林之奇记其实。”

1991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8-1997丝绸之路-对话之路十年计划项目”的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到泉州,清净寺是考察的重点之一。(参考:《泉州伊斯兰教研究论文选》,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3年;陈达生主撰:《泉州伊斯兰教石刻》,宁夏人民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李兴华:《泉州伊斯兰教研究》,载《回族研究》,2010年第2期)

伊斯兰教四大使徒来华的历史故事举世瞩目,影响广泛。其主要历史依据源自明人何乔远在《闽书》卷七《方域志•灵山条》中记载:“默德那国有吗哈叭德圣人,生隋开皇元年,圣真显美。门徒有大贤四人,唐武德中来朝,遂传教入中国。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四贤传教泉州,卒葬此山(今泉州灵山圣墓)。”此外,崇祯二年的《闽书抄》补充记载为:“唐武德中,(吗喊叭德)遣徒四撒霞叭[犹华言大贤人]来朝京师,有旨留教中国。而沙遏储、我高仕两人者教泉州[其一贤教广州,二贤教扬州]。”

申报项目中珍贵的清净寺遗址和古朴别致的伊斯教圣墓,以及收藏于泉州海交馆、博物馆的300多方伊斯兰碑刻、题记,共同体现了伊斯兰文化和社会群体在宋元时期古泉州地区的兴旺发达,乃至今日仍是泉州社会架构和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