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泉州(刺桐)史迹分类组合与要素特征2018-08-17 16:08:11

    “古泉州(刺桐)史迹”作为多元文明和文化交流的整体见证,因而形成不同文明相互交流所必然具备的相互关联的功能要素和因果关系,构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和组合逻辑,非常典型地反映了OG第137条所说的系列遗产组合所存在的“社会性关联”、 “文化性关联”和“功能性关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系列遗产

    古泉州(刺桐)史迹

    1万寿塔 2六胜塔 3江口码头 4石湖码头 5洛阳桥 6九日山祈风石刻 7真武庙 8天后宫 9泉州府文庙 10老君岩造像 11德济门遗址 12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 13开元寺 14伊斯兰教圣墓 15清净寺 16草庵摩尼光佛造像

    核心价值

    该系列遗产具有独特、多样、精彩的物质形态和丰富的国际性文化内涵的多元文明精品荟萃。作为10-14世纪东西方国际海洋贸易和文化交流最繁盛节点保存的人类文化杰出价值交流成果,具有突出普遍价值,是多元文明和谐共存、交融发展的杰出代表。

    内在联系

    A

    体现交流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和当地航海传统,即独特、完备、系统的海-河-内陆交通节点和鲜明的海洋文化传统。包括体现向海而生和海—河—陆文明交流的生业方式的基础设施、体现古老的海神信仰传统的宫庙体系,包括江口码头、石湖码头、六胜塔、万寿塔、洛阳桥、九日山祈风石刻、真武庙、天后宫。

    万寿塔

    六胜塔

    石湖码头

    江口码头

    洛阳桥

    九日山祈风石刻

    真武庙

    天后宫

    B

    体现了对其他文化具有强烈吸引力和互补性的中国主流文化的杰出代表作,并蕴含具有特色和意义的文化传统、精神和情感。包括:泉州府文庙、老君岩造像、德济门遗址、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

    泉州府文庙

    老君岩造像

    德济门遗址

    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

    C

体现外来族群文化与生活,不同文化长期交流所形成的丰富、独特的人类价值相互交融的成果。包括因阿拉伯、波斯、印度等外来族群在泉州开展贸易、驻留生活,所出现的伊斯兰教、印度教、摩尼教、佛教寺院,穆斯林墓地,特别是见证和标示着如伊斯兰文化、摩尼教等世界性文化历史的传播东端和世界仅见的珍稀遗存。是10-14 世纪长达约 4 个世纪繁盛的国际文化交流、交融、共存、共荣的杰出见证。遗产点包括:开元寺、伊斯兰教圣墓、清净寺、草庵摩尼光佛造像。

    开元寺

    伊斯兰教圣墓

    清净寺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