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交椅山窑址属磁灶窑系,位于晋江南岸丘陵地带,瓷土丰富,毗邻梅溪,制瓷及运输条件得天独厚。窑场始建于唐末五代(10世纪),兴盛于宋代(10-13世纪)。目前考古发掘出四条结构大致相同的龙窑遗迹和一处作坊遗迹。磁灶窑系陶瓷产品以生活用品为主,在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东非等诸多国家多有出土,频频发现于东海、南海等海域的沉船中,其器形、纹饰反映了海外市场和宗教文化用途的特征。
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作为宋元时期泉州生产外销瓷的重要窑址,是该时期泉州海外贸易空前兴盛的生动例证。
金交椅山窑址属磁灶窑系,位于晋江南岸丘陵地带,瓷土丰富,毗邻梅溪,制瓷及运输条件得天独厚。窑场始建于唐末五代(10世纪),兴盛于宋代(10-13世纪)。目前考古发掘出四条结构大致相同的龙窑遗迹和一处作坊遗迹。磁灶窑系陶瓷产品以生活用品为主,在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东非等诸多国家多有出土,频频发现于东海、南海等海域的沉船中,其器形、纹饰反映了海外市场和宗教文化用途的特征。
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作为宋元时期泉州生产外销瓷的重要窑址,是该时期泉州海外贸易空前兴盛的生动例证。